COVID-19疫情影響人類已經三年了,此番疫情因為病毒的突變使傳染率加速。許多被感染者在復原後(體內已無病毒)的2至3週後會有各種症狀持續或反覆發生,甚至長達數個月,例如腦霧、腹瀉、頭痛、喪失味覺嗅覺等,此稱為”long COVID”, “post 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或 “post COVID-19 condition”。目前這些症狀的發生機制尚未被釐清,但如何減少或降低Long COVID的影響已是當務之急。
本文作者王進崑教授為現任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教授,亦為台灣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學會的常務理事,此次分享其與團隊的針對營養介入用於長新冠的最新研究成果。
COVID-19的感染,事實上是經過多種酵素之受體,ACE2是主要的其中之一,如果可以減少受體,則可以大大地減少被感染率以及感染後所引起的Long COVID症狀;當然代謝症候群及相關之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及肥胖者是高危險群,但顯然的,無法在短時間來達到目標。
從病毒角度,減少或干擾病毒的入侵以及抑制病毒的增生,都是有效方法。從宿主角度,抗發炎飲食、飲食免疫強化、天然抗氧化植化素、代謝的調整都是很好的策略。而針對以上的營養策略就是強化宿主的生理調控、酵素的重新最適化以及免疫強化。
本研究是最新發現,發生長新冠的組織與器官的細胞粒線體功能失調,導致身體無法正常運作,於是產生局部的不同症狀。經過篩選天然植化素發現,紫錐花、蜂膠、黑樹莓等天然物,對於被感染的宿主代謝有重新調整(host metabolic reprogram)之作用,尤其當與含亞鐵的乳鐵蛋白(lactoferrin)一同給予時,可以顯著改善粒線體之功能。
研究顯示各種營養素的是當組合介入對於長新冠是有作用的。臨床的介入目前正進行中,期望對糾纏人類三年的疫情與發生的長新冠,我們可以提出一個全球營養策略。
原文出處:
撰稿者:王進崑
台灣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學會
Taiwanese Society for Nutritional Psychiatry Research
地址:台中市北區育德路2號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精神醫學部
Add:No.2 Yu-Der Rd., Taichung, 404, Taiwan
Copyright © 2015 TSNPR 台灣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學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