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新知 Press

日本的魚類消耗量逐年下降,這與憂鬱症的發生有什麼關聯嗎?

日本的魚類消耗量逐年下降,這與憂鬱症的發生有什麼關聯嗎?

撰稿:林羽嬋(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 碩士生)

審稿:簡毓娟(MBI-Lab 研究助理)& 張蕙芝(MBI-Lab 博後研究員)

 

日本富山大學Kei Hamazaki教授的研究團隊與台灣身心介面研究中心(MBI-Lab)長期在研究上有所交流與合作,此次由台灣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學會邀請前來分享日本大學生魚類攝取及孕婦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和憂鬱症狀的兩個近期研究發現。

 

聯合國的FAO組織調查顯示2000-2013年間日本平均每人的魚類消耗量明顯逐年遞減。日本國家2016年營養調查也顯示國民的魚類消費自2006年開始逐漸下降,尤其是年輕世代。根據日本衛福部資料顯示,日本15-39歲死亡的主要原因為自殺,其中20-24歲占最多數(51.7%),且大多數人被診斷患有精神疾病,如:憂鬱症。

 

Hamazaki團隊在2015年發表於Eur Psychiatry的流行病學研究是針對日本大學生魚類攝取頻率與憂鬱症狀相關的觀察性研究。這個研究對4190名大學生進行魚類攝取頻率的調查,並利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CES-D) Scale評估憂鬱程度。結果顯示12%的大學生幾乎不攝取魚類,學生憂鬱症狀與魚類的攝取量呈負相關,意即說飲食中魚類攝取愈少,其憂鬱風險較高,其中女性的相關性顯著較高 [1]。

 

之後,Hamazaki團隊也在2016年也發表了一篇針對早、中、晚不同孕產期婦女血清中n-3 PUFA濃度與憂鬱症的風險研究,結果發現到有憂鬱症狀的孕婦(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量表≧9分)較容易有噁心等不適且血清中EPA與DHA濃度也比較低,特別是EPA[2] 。 這個結果也在2017年台灣研究團隊發表在Biological Psychiatry期刊的的一個孕產期憂鬱症與PUFAs的綜合性分析 (meta-analysis) 結果中得到證實。研究證實n-3 PUFAs 在孕產期憂鬱症扮演重要的角色,而營養治療在孕產期憂鬱症是一個有效且安全的治療策略[3]。

 

未來,我們建議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族群進行飲食介入(diet intervention)的療效研究,這將能進一步證實魚類攝取對於憂鬱症的治療及預防的效益,更能進一步佐證PUFAs作為憂鬱症生物指標發展的可能性。

 

 

 

~ 節自: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n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Pregnant Women and Young Generation by Dr. Kei Hamazaki

 

 

  1.  Hamazaki, K., et al., Fish consumption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Eur Psychiatry, 2015. 30(8): p. 983-7.
  2.  Hamazaki, K., et al., Serum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early pregnancy: Adjunct Study of Japan Environment and Children's Study. Transl Psychiatry, 2016. 6: p. e737.
  3. Lin, P.Y., et al.,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Perinatal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iol Psychiatry, 2017. 82(8): p. 560-569.

Posted on 2018-01-26Share this:

Posted on 2018-01-26Share this:

loading calend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