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春季學術講座以「非藥物治療」探討如何藉由自我照顧 (self-care) 幫助高危險群的兒童青少年及照顧者從日常生活進行改變,採取對大腦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講座由張倍禎理事長開場拉開序幕並歡迎陳錦宏教授蒞臨。
陳錦宏教授表示,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不是一個新議題,卻仍有著許多誤解和偏見,並困擾著許多病患及其家屬、老師、照顧者等,很高興、也很感謝看到學會為此做了許多努力,今日更是集結了醫師、心理師、研究員等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期待由跨專業講者們所帶來的精彩演講與交流!
來賓講者合影:陳錦宏 教授、劉書岑 醫師、張倍禎 理事長、李昭慧 心理師、張蕙芝 博士(左至右)。
講座首段由劉書岑 醫師帶來『你要日日為枯樹澆水,直到望見花芽滿枝』: 發展性創傷的治療展望,開始。劉醫師談到....當一個人的神經覺感受到安全時,才能進入社會連結才可以與人互動、思考、調節情緒。當感依戀斷裂,就會發展壓力反應調節神經生理系統和大腦反應。孩子能否發展出安全的依戀關係,長遠影響了個體在認知、語言、情緒和行為調節、社會互動和自我觀念等各領域的發展。而「依戀關係」的安全感是從與依戀對象(主要照顧者)的正向互動經驗中逐漸建立起來的。
接著由張蕙芝 博士談身心健康與自我照護 (Self-care for mental well-being)。世界衛生組織定義自我照護 (Self-care) 是指個人、家庭和社區不論有無醫療的提供下所進行對健康促進、疾病預防及與疾病造成的殘疾共存的能力。自我照護對於健康促進及疾病預防控制等具有正向的影響力。自我照護包括藥物使用、營養、個人衛生、健康生活型態等。越來越多的實證研究顯示運動、正念、營養等對大腦精神疾病的改善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
最後由李昭慧 心理師分享健康生活型態促進,課程內容以動機式晤談法、自律訓練與酬償管理為例,聚焦於使用動機式晤談法,與個案建立合作的關係、提昇自我覺察、促進改變動機,並在個案具改變決定後,擬定行動計畫、使用酬償管理的原則,協助行為改變的產生,強化自治的能力,促進健康生活形態的建立與維持。專家討論時,與會者對於學會及主持人深耕之領域及提供的服務深表興趣,本會理事長及陳教授亦說明目前服務單位的情況及研究主題與成果;講座在討論與交流互動中畫下精采的句點,並緊接著召開會員大會。
112年TSNPR春季學術講座與會者合影。
依照主管機關內政部規定召開年度會員大會,須超過半數以上之會員出席,表決以多數決為通過。會員大會得以書面委託其他人員參加。本屆會員大會有效會員42位,具投票資格42人,本次會議實際出席人數12人、委託出席12人,合計共24人。
張倍禎理事長於會員大會開場致詞。
大會由理事長張倍禎開場致詞,除感謝大家對學會的支持及與會,也邀請大家對會議報告內容提出建議與討論,作為往後會務工作方向之參考,接續由秘書長張蕙芝博士進行111-112年度工作、財務決算及經費收支預算報告。多位會員及專業醫療人員就兒童及青少年營養素、長照個案管理、芳療治療等相關議題做討論與意見交流,期望未來透過與各醫學會、公會及學校的合作,持續推廣營養精神醫學研究的重要性;會議在熱烈的討論交流中圓滿結束。
會員合作及資源整合運用,將使得TSNPR持續成長茁壯!
撰稿者:秘書處
台灣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學會
Taiwanese Society for Nutritional Psychiatry Research
地址:台中市北區育德路2號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精神醫學部
Add:No.2 Yu-Der Rd., Taichung, 404, Taiwan
Copyright © 2015 TSNPR 台灣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學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