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在歐美常見用於輔助治療睡眠障礙、憂鬱焦慮等的保健營養品,如Melatonin (褪黑激素)、SAM-e (S-腺苷甲硫胺酸;S-adenosyl-L-methionine) 等,在台灣不見合法代理的銷售管道,民眾大多透過出國或請人代購取得,產品品質及安全性堪憂。有鑑於此,學會在110年5月15日舉辦一場【大腦營養保健實證與安全產官學】的論壇,藉此創造對話平台以回應臨床需求。
該論壇邀請到精神科醫師蘇冠賓教授及李信謙醫師,從世界各國褪黑激素在保健食品銷售市場的高銷售額的現象來談目前醫療上的治療瓶頸,呼籲台灣主管機關也應正視這個現象並著手規劃使用安全性的管理。此外,也邀請到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副組長的鄭維智博士,以「非傳統食品原料之安全評估與管理原則」的為題分享非傳統食品原料之安全評估與管理原則的相關資訊。
在最近一期的台灣商品檢測驗證中心季刊 (第128期) 中,鄭博士撰文從原料角度說明食品衛生管理的層次,包括避免使用不當的原料、瞭解原料的限制性以及其應符合的相關規定,其次以實例說明非傳統性原料之定義以及其評估方式與流程,將管理觀念與科學評估概念相聯結,期使業者在創造商機的過程中,掌握把關食品衛生安全與品質的原則與方法。
鄭維智博士在文中強調,食品管理是建構在食品科學的基礎之下,同時也必須在風險分析的框架下運作。而日新月異的加工方法以及新興的生物技術,使得食品原料來源越來越多元,若能熟識食品原料管理的原則與方法,不只能縮短尋求適當原料的時程,更能保障國人吃得安全、用得安心!
然而,儘管食品藥物管理署列有「可供食品使用原料彙整一覽表」可供查詢,但該表非屬正面表列。若有未列於其中的原料則須依據食藥署「非傳統性食品原料作業指引」送審進行食用安全性的評估,包括28天/90天毒性試驗、致畸試驗等結果的佐證並針對世界各國準用或拒用之法規資料進行搜集與比較。由於申請作業的專業度高、投入成本大,多數食品原料的廠商缺乏動機,導致高品質的保健食品在國內一直無法蓬勃發展,也造成民眾及醫師在藥物以外缺乏「非藥物」的治療選項。以睡眠障礙為例,鎮靜類的安眠藥物治療雖然短時間可以達到不錯的療效,但其不良反應與長期使用造成的依賴問題,常使病人卻步不前,而市面上許多對睡眠障礙有幫助的營養保健品 (例如褪黑激素) 則受台灣法規限制無法引進以食品銷售。台灣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學會呼籲產官學能攜手合作,以實證科學為基礎,發展出臨床治療指引,由政府輔導廠商進行原料的風險評估,透過三方共同合作方可促進營養保健品的產業發展。不僅提供病患更安全有效的治療選項,也有機會在保健食品國際銷售市場佔得領先地位。
撰稿者:張蕙芝
審稿者:張蕙芝
1. 原文出處 https://reurl.cc/kL9eqq
2. 2021年5月15日【大腦營養保健實證與安全產官學論壇】活動報導: https://reurl.cc/L7eOXx
3. 鄭維智博士個人資料:https://reurl.cc/MkWQ8X
台灣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學會
Taiwanese Society for Nutritional Psychiatry Research
地址:台中市北區育德路2號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精神醫學部
Add:No.2 Yu-Der Rd., Taichung, 404, Taiwan
Copyright © 2015 TSNPR 台灣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學會 All rights reserved.